历史上热爱书法的人很多,但像他这样“爱到痴狂”,为了练字不惜散尽家财,一生购入7万多件法帖且每一帖都临摹通透的人则几乎没有,此人便是明代的丰坊。丰坊,字人叔,后更名道生,明弘治五年(1492年)生于浙江鄞县(今宁波),他是翰林学士丰熙之子。
图片
丰家家资巨万,珍藏海量的古籍字画,丰坊幼年时在父亲的指点下启蒙,诗文书画俱佳,正德十四年(1519年),丰坊举乡试第一。由于其父卷入嘉靖朝“大礼议”事件,所以仕途无望,于是丰坊索性专心研习书法、诗文。
图片
为了购买碑帖,丰坊先后卖掉了田产、祖宅以及各种珍奇异宝,可谓“散尽家财”,以致于到了晚年贫病交加,只能再将这些法帖转卖给当地范家。天一阁所藏的文献,有很大一部分原藏主正是丰坊。
图片
丰坊五体皆能,尤善草书,尽得晋唐宋元明诸家笔法,近学赵孟頫、康里巎巎,远则宗张旭、怀素、二王等人,时人称赞“临古当居米元章(米芾)之右,下笔古质非祝京兆(祝允明)可比”。
图片
他曾奉敕书写过一部《中庸》,学界认为此作是其一生的“扛鼎之作”,是名副其实的“神级草书”。此作为纸本册页,共64页,每页纵约32厘米、横约20厘米,全卷总长12.8米,超过100行,2000余字,字径大小约2厘米。
图片
这部《草书中庸册》法度自然且严谨,笔势连贯洒脱,达到了“随心所欲不逾矩”的境界。横画起笔露锋切入,随即转中锋行笔,中段饱满,收笔略按后自然提起,保留晋人“笔笔断而意相连”的特质。通过笔尖在纸面的摩擦感,形成“如锥画沙”的立体感。
图片
转折处圆转、方折并用,虽狂放却不失法度。结字欹侧与平正的动态平衡,通过单字倾斜角度的控制,营造视觉张力,左右结构的字往往“左欹右正”,笔画长短调节重心,避免唐代狂草的“险绝过度”,展现“不激不厉”的审美追求。
图片
中宫收紧,外延舒展,起笔使用浓墨,行笔至中段,墨色渐淡,可见笔锋轨迹,区别于张旭、怀素的“满纸烟云”,丰坊没有频繁使用枯笔,避免燥烈,墨色过渡非常自然。
图片
明代詹景凤点评:“丰存礼草书,深得二王遗意,使转分明,草法不苟,非祝希哲之纵逸可比。”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从魏晋到明代的草书笔法传承,中锋纯正、草法规范,如包世臣所说:“丰氏《中庸》,可证明代草法犹存晋唐矩矱,非后野狐禅可比。”
图片
而今,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复制,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,便于您临摹和欣赏。如果您感兴趣,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